治污還應大力發展生物質供熱
來源:中國能源報
為執行國務院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》(環發[2014]104號)提出,到2017年,北京燃煤總量比2012年削減1300萬噸,天津凈削減1000 萬噸,河北凈削減4000 萬噸,山東凈削減2000萬噸。
生物質供熱是世界最主要的分布式供熱方式,是經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供熱類型,在我國經歷10年發展,產業鏈已經成熟,其應為京津冀地區壓煤、供熱做出重要貢獻。
2013年,北京大東流苗圃建成北京首個生物質供熱項目。該項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,是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,全國僅有的兩個國家級苗圃之一。由于苗圃負有保存和繁育各種珍稀苗木的責任,為了滿足溫室的供暖需求,苗圃使用過各種采暖方法,燃煤、地熱水、燃油鍋爐、地源熱泵等方式。
2005年以前,苗圃使用兩臺6噸燃油鍋爐供暖,每年耗用柴油600多噸,僅供2萬平米的溫室,費用在400萬左右。2005年溫室增加到3萬平米,苗圃采用了地源熱泵為主、燃油鍋爐為輔的供熱方式,每年支出電費200多萬元,燃油費110多萬元。2012年苗圃的溫室面積增加到5.8萬平米,如果延用過去的供熱方式每年的供熱費將高達1000多萬,必須尋找新出路,經過幾番考查、驗證,最后苗圃采用了生物質供暖的方案。
2013-2014供暖季,生物質燃料供暖完全滿足了苗圃5.8萬平米的溫室供暖,另有辦公室、職工公寓、食堂總計4000平米的供暖也達到要求。整個供暖季總共消耗燃料2600噸,加上人工和維保費用,總計供暖支出320萬元,與上年度相比,供暖運行費用節約超過60%。并且由于供暖面積擴大,苗圃的產出大幅提高。
經過專業機構檢測,大東流苗圃生物質供暖煙氣中的SO2、顆粒物、NOx等主要污染排放物濃度接近天然氣排放標準,完全達到大氣污染排放指標要求。
生物質供熱的煙塵、SO2、NOx排放濃度分別小于30mg/m3、50mg/m3、200mg/m3,非常接近天然氣的排放標準,對應為20mg/m3、50mg/m3、200mg/m3。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,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污染物排放將很快完全達到天然氣水平。綜合而言,“煤改生物質”是比“煤改氣”更現實可行的供熱方式。
鑒于大氣污染的嚴峻形勢,國家主管部門已決定大范圍推廣生物質供熱。
今年6月由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聯合頒發了《關于開展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示范項目建設的通知》(國能新能[2014]295號),鼓勵發展生物質供熱替代中小燃煤鍋爐。并計劃2015年底前重點在京津冀魯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、壓減煤炭消費任務較重的地區,投資50億元,建設一批生物質供熱示范項目。
同時,國家發改委、能源局和環保部聯合印發的《關于印發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(發改能源[2014]506號)》也計劃到2017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全國年利用量超過1500萬噸。
去年底,首屆生物質能供熱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。國家能源局、環保部、農業部、國家林業總局和部分省市領導、行業協會、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、美國能源基金會研究人員,以及生物質企業負責人共計近二百人出席。會議研討了生物質能供熱的發展形勢、發展思路、發展目標、技術路線等,交流了項目建設和管理運行經驗,分析了推動產業發展的有關措施,達成了如下重要共識:
生物質能供熱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清潔供熱方式。其能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與天然氣、輕油供熱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,宜成為工業清潔能源供熱方式的優先選擇。特別是在京津冀魯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大氣污染防治任務較重地區以及燃煤消費控制的重點城市,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生物質能供熱(主要包括熱電聯產、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等)是破解縣城清潔供熱難題的有效途徑。項目規模不大,特別適合于縣城民用集中供熱。實踐表明,以生物質熱電聯產較大規模集中供熱為主、小規模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集中供熱為輔的縣城清潔供熱模式,完全能夠滿足縣城民用集中供熱需求,是未來值得推廣的重要方向。
北京大東流苗圃的供暖歷程,已揭示出在“壓煤”的形勢下,“煤改生物質”比“煤改氣”具有的多重優勢。根據統計,北京園林綠化每年產生的林木廢棄物就多達300萬噸,每年花巨資進行環保處理。如果用于生產生物質成型燃料,則是一舉多得。加上北京的農業廢棄物、森林“三剩物”和周邊農林廢棄物,生物質資源完全可以保障北京市實現壓煤的燃料替代任務,尤其是其中小鍋爐供熱部分的用煤。
在經濟效益、多重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支撐下,生物質供熱必定憑借綜合優勢成為替代北京燃煤供熱的主力軍,為北京的壓煤和克霾做出重要貢獻。(洪浩 劉克瑤 作者洪浩系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)